一份執著

橫跨 6、7、8 年級 3 個世代,啤酒頭三位釀酒師都對釀啤酒有著莫名狂熱,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通宵達旦,各自累積超過百次自釀 Homebrew 經驗。而原本三人都在網路上交流,但這些頑固的執著,讓躲在電腦鍵盤後的3位宅男,決定打破虛擬關係,攜手於 2015 春天創業。

啤酒頭起源

三位創辦人之中,原本只有段淵傑一人具商業釀造背景,2014年曾以「經典八」「雪藏白」2支比利時啤酒,代表北台灣麥酒廠摘下亞洲啤酒大賽金牌、銀牌;宋培弘白天是科技大廠資深工程師,晚上與周末則成為釀酒師的一員,用本業之餘的時間來投入,同時也是華文釀酒界的經典教科書「自釀啤酒完全指南」作者;年紀最輕的葉奕辰,大學時就創立「葉氏酵母」,販售釀酒的重要原料 – 液態酵母,在自釀圈頗負盛名,碩士鑽研酵母培養與釀造學,畢業後成為啤酒頭唯一的正職。每週擠出一晚開會,其餘時間都靠 LINE 聯繫,共同研發酒款配方,再交由酒廠代工生產。

一萬小時定律

釀酒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,3人都信奉「一萬小時定律」(一萬小時的練習,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),常熬夜釀酒,或在清晨 4 點起床,花 5 小時完成醣化、煮沸、冷卻,酒液注入發酵槽後,轉身出門上班,「我們不是很聰明,也不是很厲害的人,但我們深信,人生只要成就一件事情就夠了。」

釀酒是三人共通的語言

釀酒是 3 人的共通語言,我們在創業前 6、7年,已經瘋狂釀了好幾百批酒,所以啤酒頭能夠輕裝簡便就上路,靠的就是對配方、釀造的掌握度。我們也意識到過多專業術語容易使人卻步,所以最常舉起酒杯笑說:「講再多其實也很難讓人家知道,不如喝一杯我釀的酒,釀酒師把想法灌注在酒裡,喝了你就會明白。」

比起美國精釀啤酒產業過去這二三十年來的大幅成長,台灣啤酒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淡旺季分明,國人冬天不愛啤酒、夏天又喝很多,所以啤酒頭決定把老外的「季節適飲」觀念帶進台灣,以國人較熟悉的 24 節氣時間軸為概念,推出春、夏、秋、冬不同酒精濃度、風味的啤酒,「讓每個時間都可以喝啤酒變得合理化。」這是我們的事業主軸規劃。

啤酒頭處女作「立夏」與「穀雨」問市

2015 年春夏交界之際,啤酒頭處女作「立夏」與「穀雨」問市,前者是揉合荔枝、柚子與百香果香氣的美式淺色愛爾啤酒 American Pale Ale (但不含任何水果成分),後者為比利時淺色愛爾 Belgian Pale Ale 混搭烏龍茶,風味上巧妙融入「台味」,酒標設計則請書法家吳鳴揮毫,濃濃文青味的設計包裝,使許多女性酒迷為之瘋狂,喝完也捨不得把酒瓶丟掉,放在櫃子當另類裝飾品。

通路為王的時代,校長兼撞鐘的我們養不起行銷業務,所以用感性文字訴說品牌初衷,再靠臉書粉絲團宣傳,「很多傳統酒界前輩認為我們在亂搞,老實說,剛開始我們也不知道通路在哪?要上市前,阿傑還安慰大家『給我一年,一定可以賣得完』。」這2款創業作品雖是台啤的3倍價格,但一推出立刻在市場上掀起旋風,兩週就賣掉一萬瓶,這是創業開始的奇蹟時刻。

精釀界的五月天

資深酒界媒體人蘇重表示,「啤酒頭給了這個產業一個希望,他們是精釀界的五月天,仔細回想,在五月天還沒成名之前,有誰相信玩 Band 是有前途、不會餓死的?啤酒頭證明只要找到一個利基點,或許不需要那麼大資本,也能幹些好玩有趣的事。」

為了激盪更多火花,啤酒頭也跨界和電影、餐廳、插畫家推出聯名酒,其中最讓我們三人印象深刻的是和米其林星級餐廳 RAW 合作的「P9」酒款。江振誠主廚的要求很嚴格,為了貼近他心目中追求的啤酒冰涼感,我們試了很多原料,最後決定用薄荷。主廚對於風味與外包裝的設計要求之繁複,打樣次數之多,推倒重來的過程讓我們上了一堂震撼教育。

儘管精釀啤酒本身源自西方,但啤酒頭陸續推出的 24 款節氣啤酒,每一款都盡可能添加一項台灣生產原料:「白露」萃取新鮮柑橘皮香氣,「春分」以台灣青梅做主原料,「大暑」「小暑」則使用彰化新鮮茉莉花,「小寒」混釀了屏東可可豆。「我們不把自己打扮成外來的姑娘,希望做出從台灣土地長出來的啤酒。」這是我們思考的初衷。

啤酒頭要寫一個台灣在地與精釀啤酒結合的故事

「當全世界的人都會釀 IPA(印度淡色艾爾啤酒 India Pale Ale),我們釀的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?啤酒頭要寫一個台灣在地與精釀啤酒結合的故事。」

啤酒頭的作品,這六年來陸續在奧運賽等級啤酒賽事中取得佳績:世界啤酒杯 (World Beer Cup)、世界啤酒大賽(World Beer Award)、歐洲之星 (European Beer Star)、日本國際啤酒大賽(International Beer Cup)等國際賽事,拿下超過 80 座獎項,為臺灣打開精釀產業能見度。